桓温三次北伐最终无果的原因何在(桓温北伐成功了吗)

桓温三次北伐最终无果的原因何在(桓温北伐成功了吗)

“挺雄豪之逸气,韫文武之奇才”的桓温三次北伐最终无果的原因何在?

东晋时期桓温家族疑点重重,身份复杂。

桓温的父亲是桓彝,帮助晋明帝挫败王敦叛乱。桓温与晋明帝南康长公主结婚,是晋明帝的驸马。

桓温祖籍东汉大儒桓荣,三国时期曹魏大司农桓范(曹爽智库之一)也是祖籍之一。桓范因忠于曹魏,被司马懿改高平陵后诛杀灭门。桓温可能是幸运留下的一个人。

由此可见,桓温和西晋皇室的关系似乎错综复杂。

346年桓温镇守荆州,派出一万精兵讨伐蜀国成汉政权,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,就出发讨伐蜀国。朝廷认为这次讨伐一定会失败。

347年3月,桓温率领的东晋军队势如破竹,很快拿下成都,成汉政权灭亡,国主李势投降。

(桓温示意图)))。

桓温平定了成汉政权,但战斗力太强,得到朝廷内部的猜忌。

东晋朝廷原本打算封桓温为豫章郡公,但最终改征为西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临贺郡公。

此时的桓温可以自己选官为自己服务,权利比较大,为什么不关闭豫章郡公呢?豫章郡位于北方,不是东晋领土,朝廷不敢桓温故里复辟,出兵北伐,收复河洛地区(豫章郡),修复被摧毁的晋朝皇帝祖陵。这将使桓温的军事势力和名望达到顶点,威胁晋朝皇室的安危。王敦是前车之鉴。

桓温一生北伐三次,战果不保,几乎是先胜后败,原因也各不相同。

桓温北伐前秦——第一次北伐(354年2月-6月)。

349年后赵石虎去世,后赵政权垮台,内斗不止;350年冉闵称帝,创立冉魏;351年,苻健自称东晋的征西大将军、雍州刺史,一到长安就自立为帝。

桓温此次北伐的主要政治目标是前秦政权,战略目标是拿下长安城。

354年2月,桓温率4万大军进驻关中地区,经过浴血奋战,桓温抵达灾荒,离长安城非常近。

此时桓温军队饲料补给存在问题,当地正在收获小麦,桓温军队紧急收购粮食以备长期作战。

前秦皇帝苻健得知消息后,立即下令部下部队清野坚固,桓温军队收粮不多,不得不退兵,退兵时转移关中三千多人。

撤退时被前秦军队追击遭受了很大的损失。

(苻健的形象图,苻健的侄子))。

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物流补给跟不上,同时转移了很多人,影响了战争的胜负。

同时东晋朝廷方面也不支持桓温此次北伐,害怕他取得新的战功。

桓温这次是单独行动,缺乏必要的战略支援,必须退出。

(王猛图、前秦苻坚的宰相、大将军)。

桓温讨伐姚襄——第二次北伐(356年7月)。

356年羌族首领姚襄占领许昌,包围洛阳。

桓温请求东晋朝廷北伐,东晋朝廷不同意,一个月后桓温又同意北伐。

356年8月,桓温的军队到达伊水。目前洛阳城城南,双方军队正在这里展开决战。桓温率先迎军前进,打败姚襄大军占领洛阳。

桓温占领洛阳后,修缮晋朝皇室陵墓,朝觐。晋穆帝还写信给洛阳,但大多数朝廷重臣反对迁都。

桓温带兵当班师,要调动三千多名归顺的百姓。不久桓温这次北伐的成果被原燕慕容的军队占领,洛阳也在其中。

桓温这次打下洛阳等广袤领土,威望很高,晋穆帝担心如果真的迁都,他个人可能会被桓温控制。此外,朝鲜中央大臣的主要利益在南方,一旦首都搬迁利益受到严重损害,他们也不愿意搬迁首都,最终晋穆帝和大臣联手抵制桓温迁都的提议。桓温的主要基地位于荆州,他也不想丢掉现有的肥肉。与北方少数民族殊死搏斗会严重损害他的势力,可能被东晋其他人收拾。

桓温北伐前燕——第三次北伐(369年)。

369年桓温通过手段获得京口北府军军权,掌管徐州、兖州两州,军事实力大增。他这次北伐有自己的政治野心,攻下前燕,个人威望达到顶点。他气势汹汹地取代晋朝皇帝独立成帝。

桓温这次北伐开局相当顺利,前燕相继败退。也许是上了年纪,桓温固执地不听从别人的忠告,急于攻下前燕之都。

危机时期,前秦苻坚援助前燕,出兵。前燕名将慕容垂也崭露头角,抵御桓温军队的攻击。

369年9月,桓温处境不利,军队不能前进,苻坚援军赶到,自己的粮食供应也出了大问题。

很快就烧毁了船,丢掉了物资,全军撤退,被慕容垂的军队追击失去了三万多人,大败而归。

(慕容垂图,后燕创始人)。

在这次北伐中,桓温遇到了后起之秀的三位知名人物。第一位是慕容垂,他是供品人,后燕的开国皇帝。第二个和第三个更牛。他们是前秦苻坚和王猛。

特别是王猛,桓温第二次北伐时,王猛到桓温驻地与桓温畅谈,桓温给了大官厚禄。

王猛回去问自己的老师这件事,这位神秘的老师说:

卿和桓温和世哉并驾齐驱吗!这里能致富,有什么远的!

意思是王猛的成就和桓温比肩,可以在这里得到富贵,跑那么远干嘛!王猛成为前秦苻坚的宰相,帮助苻坚统一北方。

此次苻坚出兵,救前燕乃王猛之计,旨在弱者前燕打败桓温后,趁乱攻占前燕,一石二鸟。

这个计策奏效了,打败了桓温。名将慕容垂因皇室嫉妒流亡前秦。370年,前秦强势消灭内乱前燕。

桓温这三次北伐并不旨在占领北方领土。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利。桓温因为开了府仪同三司,亲自选拔了官员,军队也独立效忠于他。实际上,桓温在东晋时代就已经处于半独立状态。

皇帝的命令可以不听,甚至可以左右东晋朝廷的政治走向。如果第三次北伐完胜回归,桓温将独立成帝。

桓温有自己的政治计划。北方广袤的国土因战争土地广人稀,产量少,土地以人为本,没有大量民众,土地也就无从开发。这些土地几乎等于无用。例如,桓温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中转移了大量北方民众。

桓温北伐几乎都是出于政治目的,一旦达到(或没有达到)政治目的,这些北伐的成果也就不重要了,如果桓温被称为皇帝,那就另一回事了。

海鑫网-实用有趣的生活知识分享百科

发布于 2022-06-21 09:06:44
收藏
分享
海报
2191
上一篇:炒豆沙馅可以用花生油吗(红豆沙可以用花生油炒吗) 下一篇:被领导说有个性是好是坏(领导说你单纯是好还是坏)
目录